如果一个人从20多岁开始参加工作,从此开始每周工作5-6天,每天工作8-10个小时,一年再有个5-10天年假,直到年老退休。
每个工作日忙碌一天之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,日复一日地靠泡沫剧和游戏打发晚上的时间,而由于自己的神经无时不刻不提醒着自己,第二天还有一堆工作任务需要处理、还有领导捉摸不透的心情需要逢迎,真正意义上的身心放松其实是难以实现的。
终于盼来了周末,带着家人逛一逛早已摸透整个格局的几个附近商场,或者到城市周边的拥挤的、其实并没有太多引人注目之处的短途旅游景点打发一天的时间,然后再沉默寡言地、或者各自玩着手机例行完成一顿晚饭。
那5-10天年假,排除掉陪家人和自己看病、补足睡眠、给孩子开家长会、或者处理家中其他杂事之后,也已经所剩不多。姑且还可以和某一个小长假合并,和家人一起在某个商业开发过度的热门旅游景点、在喧嚣之中打个卡,吃些高价而粗糙的景区食物,和其他游客做些或轻或重的身体对抗,一个当地纪念品就算是疲惫之余为数不多的收获。
这样在几十年之后来到退休之后的晚年,这时候你和妻子/丈夫的身体已经逐渐开始出现各种问题,但是幸苦哺育长大的孩子又不在身边,甚至一两年时间才能回家看望一趟。某一天一场突发疾病到来,这乏味的一生可能就戛然而止了。
这样的一生是否算有意义?
这样的生活多活几年或者少活几年是否有太大的分别?
我觉得人生最难而且最关键的一场修行就是了解自己,了解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什么,了解自己究竟想要以怎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。
这个过程来得越早,你才会越早开始为自己而活。
不幸的事,很大一部分人到最后都没有完成这么一个过程,而只是随波逐流、潦草地过完了一生。
你喜欢慵懒而简单的人生,那就把逐利调整到适可而止的程度,放慢生活节奏去体验这份轻松,同时戒掉攀比,忽视其他人的眼光。
如果你想用有限的时间看更多的风景,那你就需要调整生活的先后顺序,应该先迈开脚步上路,再在这个过程中去找到养活自己的方式,而不是相反。
如果你享受奋斗,那就尽量早一些寻找到自己能倾注全部心血的行业和事业,暂时放弃享乐和懒惰,而不是每天在一份提不起兴趣又前途渺茫的琐碎工作上蹉跎时光。
如果你追求稳定,那你就要一再郑重地跟自己确认,我是否真的对变化和新奇感兴趣索然。
最终检验你生活成色的标准只有两个:
一个是每天睡觉的时候对第二天的心情是否是期盼,而不是恐惧或者无所谓。
另一个是生命的最后回想自己的一生,是否有足够多的让自己会心一笑的内容。
作者:PlazaBrother
来源:知乎